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教育教学资源,助力西昌教育高质量发展,西昌市教体科局近期成立调研组就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到各乡镇、学校进行走访座谈,充分征求乡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意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了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原则,并出炉了初步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统筹考虑、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批分段”的原则开展,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历史沿革、尊重基层实际,既不搞“一刀切”,又防止“慢半拍”,避免简单化,既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难、无学上,又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确保“建”起质量、“撤”得平稳、“并”出活力。
01 拟撤并整合部分生源持续萎缩、教学环境相对较差的村小、教学点、幼教点,拟撤并巴汝镇两谷村教学点、白马乡土匠村教学点、安宁镇五堡小学等村小(教学点)。
02 有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新建、改扩建、迁建一批学校、幼儿园,如新建高铁新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西部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迁建太和镇九龙小学、改扩建西宁中学、改扩建太和初级中学等一批学校。
03 结合西昌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工作,对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更名。农村学校淡化撤并前“乡”的概念,原则上原中心校统一按现所在乡镇名+现学校所在村的名称命名,其下设村小(教学点)命名为该小学XX校区,如月华乡中心小学更名为礼州镇红旗小学,黄水乡中心小学更名为黄联关镇黄水塘小学。
04 建好机制、激发活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市管校聘”工作改革,实行“市管编制、校用教师、按岗聘用、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促进教师身份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解决制约教师合理流动的体制僵化问题,优化师资配置,提升队伍活力。
05 加强闲置校舍资源利用,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公益为主、教育优先,综合利用、分类解决”的思路,多措并举盘活学校撤并整合后的闲置资源,高中撤并后的闲置资源,优先用于改建扩建或合并迁建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主要用于发展非营利性学前教育,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富余闲置资源也可用于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和综合实践基地、留守儿童之家等。
06 推行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组建学校共同体,促进教育要素合理流动,实现集团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集团学校整体发展,积极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辐射式划分学区,学区内学校共生共促、一体发展。